若不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新闻处8月27日主动公布了消息,全球防务观察人士和广大军迷还真得不清楚中俄第5次海上联合巡航中河源华锋,竟然还历史性地包含有水下潜艇力量的联合巡逻内容。
据悉,由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基洛”级636.3型潜艇“沃尔霍夫”号,中国海军“基洛”级636M型“长城210” 号潜艇,共同构成了中俄水下联合编队的成员。
关注中俄海军动态的日本海上自卫队,8月14日至15日期间,是在长崎县对马岛约90公里海域,监测到了俄海军“基洛”级636.3型潜艇“沃尔霍夫”号、20380型护卫舰335“响亮”号和“伊戈尔·别洛乌索夫”号潜艇救援船,这支海上编队当时经对马海峡向西南方向航行,前往东海方向。
日本方面还煞有其事地将航拍到的俄海军这支由潜艇和护卫舰组成的海上编队的航迹,发布在防卫省官网上,成为日本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的内容。
河源华锋
而中国海军的“基洛”级636M型“长城210” 号潜艇,在穿越对马海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参与中俄海军在日本海举行的“海上联合-2025”演习,包括与俄海军“沃尔霍夫”号潜艇的联合巡逻,其行踪均未被日本海上自卫队探测到。
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御用摄影师”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机,均未拍摄到中国海军“长城210” 号潜艇以水上航行或者是通气管状态进出对马海峡和在日本海航行的照片,在日本防卫省官网上自然也无法公布中国海军这艘常规潜艇的航线图。
意味着中国的这艘“基洛”级636型潜艇,是全程潜航秘密进出对马海峡和日本海,密布的水声监测装置以及动用舰机搜潜作业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硬是没能掌握“长征210”号潜艇的在水下的踪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日本海来去自由。
俄制“基洛”级636M型潜艇河源华锋,采用了水滴形双壳体结构,有足够的浮力储备和抗沉性,是全球现役中最安静的柴电潜艇之一。
由于潜航时低噪音的声学特征,让“基洛”级636M型潜艇在水下数百米低速潜航时,就不易被水声探测装置锁定阵位,被北约军方称为“大洋黑洞”。
艇上设置有8具(艇首6艇尾2)重型鱼雷发射管,能发射各种制导方式的533毫米反潜/反舰重型鱼雷,潜射3M-54E“俱乐部”反舰导弹、3M-14K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和“鹰击”-18C反舰/陆攻两用导弹,拥有强大的反潜、反舰和陆攻作战能力。
中俄海军潜艇的首次联合巡航,是最具挑战性的海军合作形式之一,这是极其不寻常的举动,需要涉及到双方精确的协调、先进的通信能力以及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区分敌我的手段,从侧面印证了中俄海军间的战略互信。
与中国海军其他现役AIP型潜艇相比较,综合性能其实已经相对落后的俄制“基洛”级636M型潜艇,仍然能在反潜探测装置密布,自诩拥有亚洲最强反潜能力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往来。让日本朝野彻底破防了,意识到自身所谓的强大反潜网,其实并非无懈可击。
中国海军“长征210”号潜艇,通过装备的静音优势和艇员在战术上的合理利用,成功规避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由水下声呐探测阵列、舰机联合搜潜等构筑的立体反潜网络。
在引发日本“鸭子听雷”式的尴尬的同时,提升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未来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威慑效应,极有可能会促使日本在所谓“印太安全架构”中寻求更多的自主性河源华锋,以降低被卷入与大国冲突的风险。
恒运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