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升容量的油箱配多多,竟被加注 67.96 升汽油。中石油成都高新天山加油站的这桩 “数学题”,算得车主杨先生一头雾水,也让全网看清了燃油计量领域可能藏着的猫腻。
事件的荒诞感从数据对比中扑面而来:按92号汽油单价7.36元计算,50升油箱空箱加满最多368元,而杨先生实际支付500.18元,即便扣除油箱余油,132元的差价也远超合理误差范围。
更刺眼的是加油站的态度:面对明显违背物理常识的计量结果,工作人员只认“油枪数据”,拒绝解释;投诉后,负责人竟以私人名义退还200元“息事宁人”,要求解封油枪这种“花钱消灾”的操作,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对计量公信力的轻慢。
目前,涉事油枪已停用调查,这是必要的第一步。但公众期待的不止于此,事件暴露出的疑点值得逐一审视:计量误差为何突破物理极限?“私人退款”是否掩盖系统性问题?行业监管是否存在“盲区”?能否以此为契机,对燃油计量领域开展全链条排查?毕竟,消费者要的不是“退钱了事”的妥协,而是“每一滴油都明明白白”的底气。
恒运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